万万没想到 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

Part One 反常识思维

他们有时候把自己的价值判断称为“常识”,因为这些判断本来就是从人的原始思维而来的,然而现代社会产生了另一种思维,却是”反常识”的。

反常识思维

取舍思维(tradeoff)

两个好东西我不可能都要,那么我愿意牺牲(off)这个,来换取(trade)那个。

“tradeoff”要求我们知道每一个事物的利弊。世界上并没有多少事情是“在没有是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的所谓“帕累托改进”,绝大多数情况下兴一利必生一弊,而利弊都不是无限大的。

别想说服我

确认偏误(confirmation bias)

如果你已经开始相信一个东西了,那么你就会主动寻见能够增强这种相信的信息,乃至不顾事实。一旦我们有了某种偏见,我们就无法改变主意了。

要主动刻意地消费,吸收有可能修正我们观念的新信息,而不是吸收对我们现有观念的肯定(Consume deliberately。 Take in information over affirmation)。

真理追求者

两个真诚而理性的人应该对事情有相同的看法,如果争论不欢而散,一定是有人不诚实!

如果我们是诚实的真理追求者,我们终将能够达成一致。

坏比好重要

损失厌恶(negativity bias)

人们对负面感情的重视程度总是超过正面感情。

本能归本能,有些人可以超越自己的本能。他们知道自己强烈的负面情绪会带来偏见,所以他们不轻易纵容这种情绪。他们看到好的冒险机会敢上,遭遇损失却不放在心上。他们看见好人好事主动夸,听说坏消息能够保持淡定。

最简单概率论的五个智慧

  1. 随机–有些事情就是无缘无故地发生的。大多数事情并不是完全的随机事件,却都有一定的随机因素。偶然和必然如果结合在一起,就没有那么容易理解了
  2. 误差–学会忽略误差范围内的任何波动。
  3. 赌徒谬误–如果过去一段时间内发生的事情不那么均匀,人们就错误地以为未来的事情会尽量往”抹平”的方向走。
  4. 在没有规律的地方发现规律–独立随机事件的发生是没有规律和不可预测的。未来是不可被精确预测的,这个世界并不像钟表那样运行。
  5. 小数定律–如果样本不够大,那么它就会表现为各种极端情况,而这些情况可能跟本性一点关系没有

一颗阴谋论的心

美国的阴谋

所有这些阴谋论都有一个共同的思维模式。这个思维模式就是不承认巧合,不承认有些事情是自然发生的,认为一切的背后都有联系、有目的。合理性和可能性

A和B同时成立的可能性小于等于A成立的可能性,这是概率论的常识。增加细节也许可以增加合理性,但是一定减少可能性。

目的与科学

自然没有目的,人类社会的很多现象往往也没有什么目的。认为凡事都有目的,是普通人思维区别于科学思维的根本之一。

桥段会毁了你的生活

一个人一旦熟知了”TV Tropes”上的各种桥段,再看电视剧就会只看到一堆库函数。这样看电视剧还有意思吗?

真正的原创剧情是高雅文学和文艺片的事情,流行文学和商业片只需要”好看的”剧情。

就算所有桥段都已经被发明了,商业片仍然可以拍得很好看。

健康的经济学

工作重要还是健康重要?这个问题不是心灵鸡汤问题,而是经济学问题。

对待健康和工作的正确态度,不是一味地强调某一端,而是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计算。

某些事业会使人完全忽略任何形式的计算,人们为了完成这个实业可以什么都不顾。

核电站能出什么大事

  1. 核爆–维持核电站反应堆中的链式反应是很不容易的,以至于如果失控,链式反应会立刻停止。燃料会继续变热,像日本这样需要灌水冷却,但这种变热不是链式反应,也就是说哪怕你不管了,让燃料自己慢慢冷却,它也不会发生核爆。核电事故的有害性在辐射。核电站泄漏对公众的真正危害是癌症。
  2. 癌症–并不是说一旦被核辐射了,25年或者多少年内就一定会得癌症。核辐射致癌的数学是在20%的”基础概率”的基础上,增加人死于癌症的概率。这个被增加的概率与辐射的剂量成正比,具体地说说就是每受到25雷姆的辐射,得癌症的概率增加一个百分点。
  3. 哲学–我们有权为了取得能源而牺牲这400个人吗?跟火电相比,核电就像民主制度一样,虽然也不是个好的发电方式,却是”最不坏”的发电方式。

Part Two 成功学的解药

我们需要的是科学的励志,只有你的理论具有普遍意义,你的成功才能被复制。

科学的励志和励志的科学

真正能左右成绩的品质只有一个:自控。研究者普遍认为,排除智力因素,不管你心目中的成功是个人成就、家庭幸福还是人际关系,最能决定成功的只有自控。

自控需要意志力。意志力其实是一种生理机能。它就好像人的肌肉一样每次使用都需要消耗能量,而且用多了会疲惫。我们可以想办法合理地支配这种资源,甚至像锻炼肌肉一样增加意志力的容量。而这一切必须建立在对意志力的科学的认知基础之上。

做选择会消耗意志力,冒险也需要意志力。

除了好习惯可以减少意志力消耗外,作者提到另一个重要的自控手段是自我监控。我们可以把自己经历的`每一秒时间,花的每一分钱都上传到专门的网站上以作记录。

怎么提高意志力?真正有效的办法是”常立志”。意志力是一种通用资源,这意味着你可以通过做一些日常小事来提高意志力,然后把它用在其他事情上。一个有效的练习方法就是做自己不习惯做的事,比如你习惯用右手,你可以有意识地用左手。

匹夫怎么逆袭

  1. 你要知道你的不利条件,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是你的有利条件;而巨人的所谓有利条件,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是他的不利条件。
  2. 你绝对不能按照对手的打法去跟他玩,你有时候得使用非常规手段。

倒U曲线:在一个东西成长的初期,你每增加一点投入都能获得一点回报;然后它会进入一个平台期,继续增加投入并不能获得更多的回报;而过了平台期再投入,回报反而是负的。维护现有的社会格局和强调遵守游戏规则是高富帅的事,而改变游戏规则则是屌丝的特权。

练习一万小时成天才刻意练习

  1. 只在”学习区”学习
  2. 把要训练的内容分成有针对性的小块,对每一个小块进行重复练习
  3. 在整个练习过程中,随时能获得有效的反馈。
  4. 练习时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

只在”学习区”学习

有效的练习任务必须在受训者的学习区内进行,它具有高度的针对性。训练者必须随时了解自己最需要改进的地方。一旦已经学会了某个东西,就不应该继续在上面花费时间,应该立即转入下一个困难点。持续进步的关键就是持续地在”学习区”做事。

掌握套路

人的技能,取决于这两种工作记忆。专家做的事情,就是使用有限的短期工作记忆,去调用自己几乎无限的长期工作记忆,而刻意练习,就是在大脑中建立长期工作记忆的过程。用什么方法才能迅速地把技能套路”长”在身上呢?关键在于两点:

  • 必须进行大量的重复训练
  • 训练必须有高度的针对性

首先你要把整个动作或者整首曲子过一遍,然后把它分解为很多小块,一块一块地反复练习。在这种训练中一定要慢,只有慢下来才能感知技能的内部结构,注意到自己的错误。

想要把一个动作套路,一个技能,哪怕是仅仅是一个生活习惯,甚至是一种心态,”长”在大脑之中,唯一的方法是不断重复。

想要掌握一项技能,要像运动员一样,需要不停地练习实战动作,不停地比赛,而不是不停地看录像。

在有即时反馈的情况下,一个人的进步速度非常之快,而且是实实在在的。

自己对自己的看法,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很可能会非常不同。”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需要一个旁观者来指出我们自己注意不到的错误。

反馈者不见得比你的水平高,关键是他们不是你,他们可以从你看不到的角度看你。

反馈还要有”即时性”,要让实践者立即得到反馈意见。

一个动作做得好与不好,最好有教练随时指出,本人必须能够随时了解练习结果。看不到结果的练习等于没有练习:如果只是应付了事,你不但不会变好,而且会对好坏不再关心。在某种程度上,刻意练习是以错误为中心的练习。练习者必须要对错误极度敏感,一旦发现了自己错了就会感到非常不舒服,一直练习到改正为止。

最高级的想象力是不自由的

自由的”what if”思维,只是高级想象力活动的第一步,其背后不自由的东西才是关键。

一个`理论物理学家可能每天都有无数个怪异的想法,真正的困难不是产生”怪异”的想法,而是产生”对”的想法。

思维密集度和牛人的反击

思维密集度=准备这个读物需要的总时间/阅读这个读物需要的时间。

上网能够避免浅薄吗?

上网的关键态度是要成为网络的主人,而不做各种超链接的奴隶。高效率的上网应该像自闭症患者一样具有很强的目的性,以我为主,不被无关信息左右,就算是纯粹为了上网娱乐也无可厚非,这时候读得快就是优点。一个真正的智者不会让上网占用读书时间,他应该经常能够平静地深入思考。

高效”冲浪”的方法

第一步,随便翻翻(toss)

在浏览器的书签栏上建立一个文件夹,其中包括所有每天必去访问的新闻站点和论坛。

选择一个集中的时间专门看新闻。鼠标点击这个文件夹,选择全部在标签页打开然后浏览所有这些站点的标题。看到感兴趣的就用鼠标中键点击。

只点不读,直到把所有要去的站点都浏览一遍,把所有想看的文章都点过为止。

第二步。略读(skim)

等到挑选出来要读的这十几条或者几十条新闻之后,一条一条地快速浏览其内容。给每条新闻一个极短的时间,大概扫视一遍就可以了。然后迅速关闭它。看到值得仔细读的文章也要先速读,但要临时保存下来。

第三步,精读(read)

能够进入这一步的文章已经非常有限了,每天也就那么几篇而已。找空闲时间把它们仔细读完。

“窄框架”和”宽框架”

所谓窄框架,就是遇到一个东西做一次决策,一事一议;而宽框架则是把所有东西都摆在桌面上集中选择。

笔记本就是力量

记笔记的最直接目的是为了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改变自己看事物的眼光。

笔记系统的一个附带好处是它可以帮我们把新的知识跟自己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一般人善于发现新事物的不同点,而真正的高手则善于发现共同点。一旦发现新知识和已有知识的共同点,这个知识就彻底”长”在我们身上了。

用强力研读书

新书要读两遍

第一遍是正常通读,只要放松地欣赏作者的精妙思想和有趣故事即可。在读二遍的同时写下读书笔记。这时候就不要每个字都读了,书中作为例子的故事大可跳过,要专注于思想脉络。

什么是好的读书笔记

  1. 清晰地表现每一章的逻辑脉络
  2. 带走书中所有的亮点
  3. 有大量的自己的看法和心得
  4. 发现这本书和以前读过的其他书或文章的联系

创新是落后者的特权:三个竞争故事

分权管理方式是谁的创新?你可以说是思想是美国人杜鲁克从通用提炼出来的,但仅仅有思想不叫创新,敢于用这个思想才叫创新。

企业不能每年都搞一次这种彻底改革。对于领先的企业,更没有必要冒这种风险。谚语说,If it works,don’t fix it!只有落后者,光脚不怕穿鞋的,反而可以冒这个险。冒险至少还有赢的机会,不冒险就输定了。后来者创新,后来者引领新潮流,是竞争中的一般规律。

过度自信是创业者的通行证

创业者最重要的一个素质,恰恰是明知道很有可能失败却还要干。这帮人之所以成功不是因为他们善于计算概率,而是因为他们过度自信。

这个世界属于爱冒险的人,它的运行规律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那些过度自信的人失败的次数也会比一般人更多,如果要死的话也会死得非常快,但只要他们没死,只要他们还在继续尝试,那么他们最终成功的可能性要比一般人大得多。

夺魁者本色

最牛女生宿舍
  • 如果自己评估的胜率在20%以下,很多男性政客仍然要参选,而女性的就不愿意参选了。有些男的是不管概率多低都要参选。
  • 可是如果自我评估的胜率是在20%以上,女的甚至可能比男的更愿意参选。
竞争激素

睾酮,可以让人在竞争中更敢于冒险,更乐意投入比赛,在比赛中更无私,更关心队友,更可能抗议对手犯规,甚至能更多的诉诸理性认知而不是感情冲动。如果一个人的睾酮水平不够,他就很难进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兴奋状态。

战士和颤士

如果你的COMT酶是快酶,那么你面对压力的时候就很容易保持一颗平常心。这并不是因为你的定力过人,而是因为多出来的多巴胺会被迅速清理掉。有些学者把这样的人称为”战士”(Warriors),因为他们临危不惧。而如果你的COMT酶是慢酶,那么面对压力多巴胺就容易过多,导致自己惊慌失措,这样的人则被称为”颤士”(Worriers)。

战士在战时的表现超过颤士,颤士在平时的表现超过战士。

决定一个人喜不喜欢竞争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睾酮水平。而决定一个人面对竞争压力时的状态,是COMT基因。

打游戏的三个境界

游戏的第一个境界是好玩。首先是”现实感”或者是”超现实感”。一个游戏让人觉得好玩,凭的就是它能让玩家特别逼真地”做事”。

游戏的第二个境界是追求成就感。因为有两件事只存在于游戏之中:第一,”世间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第二,也是更重要的一点是,回报是即时的。

游戏的第三个境界是体育和科学的境界。进入这个境界的玩家不是”玩”游戏,而是”训练”,甚至是”研究”游戏。他们不再对升级和获得装备之类的事情兴奋,他们追求的是技艺。

穷人和富人的人脉结构

弱联系的强度

“弱联系”的真正意义是把不同的社交圈子连接起来,从圈外给你提供有用的信息。根据弱联系理论,一个人在社会上获得机会的多少,与他的社交网络结构很有关系。人脉的关键不在于你融入了哪个圈子,而在于你能接触多少圈外的人。

谁给你的信息重要

强联系告诉你的有用信息,你自己本来也有可能发现;而弱联系告诉你的有用信息,他要没告诉你,你恐怕就发现不了。

虽然人们重视强联系,人们的大部分知识还是来自弱联系。

别跟熟人合伙

已经有统计表明,从弱联系那里获得想法,乃至于与弱联系合伙创业,有利于提高一个`公司的创新能力。

当往我们考虑找人创业,找人合作,哪怕找人了解什么信息的时候,”弱联系”才是最佳选择。

Part Three 霍金的答案

哪怕这个问题是全新的,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也能用旧的知识解决它。掌握科学知识的人有凭借理论推导就能破解世界的力量。

亚里士多为何不数数妻子有几颗牙

关键在于,科学既不是课本上那一条条知识点,也不是学科竞赛中那一道道难题,它可以随时取用于生活的实在经验。真正懂科学的人不但得对所学知识倒背如流,还得能举一反三,乃至于用这些知识解释身边的现象。能求解各种抽象难题,再厉害也不过是纸上谈兵而已;而能把知识活学活用,才是真本事。

科学知识是一种高度结构化的知识,其有一个很酷的性质:只要学会了一般原理,就能解决无穷多表面看来千奇百怪的问题。掌握科学知识的人可以一听你的问题,不必亲临现场,完全凭借逻辑推理就能告诉你答案。有时候他们推理出来的答案可能出乎意料甚至违反常识,然而你却不得不服。

破解世界大概有两个方法。一个方法是从已知推未知,只要掌握基本原理,似乎在理论上你就应该能推导出所有现象,只动脑而不动手。但《再冷门的问题也有最热闹的答案》这本书中的几个例子恰恰告诉我们这几乎是不可能的。现有的科学原理远未完备只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原因是复杂现象涉及的数学计算和各种相关因素多到不可能用理论推导的程度。在这种情况下,“动手”才是更直截了当的方法。

物理学的逻辑和霍金的答案

判断一个物理理论的好坏不在于这个理论是否符合人的直觉,或者是否够漂亮,而在于它能不能做出预言。

物理定律应该适用于所有时间和所有地点,所有事件都必须精确地符合物理定律的数学方程。

物理定律必须处处管用,以至于上帝就算存在也无事可做;而一个好的物理理论必须不仅能解释已知的现象,还能对未知的现象做出预言。

一个关于转世的流行病学研究

在医学界和心理学界,如果科学家想要研究某个因素对人的影响,比如吸烟是否有害健康或者受虐待儿童长大以后是否犯罪率更高之类,往往1无法直接做实验,而只能采取搜集案例做统计分析的本办法,这个方法称为“流行病学(epidemiology)”。流行病学的结果远远不能作为最后的科学结论,但是这个方法仍然是科学的方法,也可以说是在你没有别的方法的时候所能是使用的最科学府办法。

摆脱童稚状态

绝学与证据

能用理论解释的结论未必正确,不能用理论解释的结论未必错误。

只要用证据,反驳一个理论是非常简单的事情。

相关性思维

相关性研究只是科研的初级阶段。

使用大规模统计发现实在的相关性这个最简单的科学方法,是我们摆脱童稚状态的第一步。

怎么发现因果

有相关性未必有因果关系,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思维。

不管调查到什么程度,都只是对真实世界的管中窥豹。科学研究的是有限的真理。

科学的目标

相关性思维和因果性思维只是思维方式的转变,科学研究的真正关键在于发现机制。机制提出来之后,这个机制的每一步也必须是可以验证的,一个课题只要做到这个程度才算超越了集邮阶段。

有时候这个过程会反过来,也就是用现有的机制理论推导一些现象,再去寻找证据证实。

每一篇论文都是我们从个人感觉到客观事实,从客观事实到因果关系,从因果关系到能推广使用的机制,这个过程的一小步。

怎样才算是主流科学

只此一家,别无分店。什么新东西都得从我这儿长出去,这就是科学的态度。这种态度干掉的错误想法比正确想法多得多,比如“水变油”、永动机、黑洞发电之类。只有这样的态度才能建立一个高效而严谨的学术关系。也只有这个体系才能确保一个实验结果经得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重复,一个技术可以随便复制使用,既不要求使用者道德高尚、人格完美。也不要求他掌握什么不可言传的心法。

科研的格调

科学本身是客观的,但科学家都是主观的。最好的科学家甚至可能是极度主观的。有爱恨,才是真正的科学家。敢说不,才是真正的科学家。

喝一口的心理学和喝一瓶的心理学

目前大多数的心理学实验,是“喝一口的心理学”,而不是“喝一瓶的心理学”。所谓“积极心理暗示“,其关键也许就在于让受试者感到新鲜。

医学研究能当真吗?

有时候他们说大蒜可以降低有害胆固醇,有时候又说打算其实不能降低有害胆固醇。在这种情况下,你应该怎么办呢?

  • 以最权威科学家,比如诺贝尔奖得主或者《自然》上的论文的意见为主。
  • 科学家中的“主流意见”(如果“主流”真的存在的话)为主。
  • 以最新发表的意见为主
  • 别当真,科学新闻可以当娱乐新闻看。
真空农场中的球形鸡

所有物理定律,乃至所有科学理论,都只不过是主观模型。
用模型预测未来是非常困难的事情,越复杂的模型就月困难,而且越细致的未来就越不好预测。


万万没想到 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
http://blog.chcaty.cn/2020/07/04/wan-wan-mei-xiang-dao-yong-li-gong-ke-si-wei-li-jie-shi-jie/
作者
caty
发布于
2020年7月4日
许可协议